联系我们  邮箱  招聘  留言  报名热线 :86-029-88325385     88323441
本页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慈善是一盏灯:温暖别人 照亮自己

栏目:最新消息作者: 管理员发布时间: 2017-01-21 14:00:00阅读: 12877次

我们带给别人的温暖是有限的,但留给自己心里的充实确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传播的力量是无限的……


1月18日,是雾霾笼罩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天还没有亮透,李芳霞校长、冯光军主任率领着由部分学生和家长组成的高新一中国际课程班爱心小分队向周至出发了。今天我们二十余人将代表全校师生去周至楼观台送军小学献爱心。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一路沉默,眼望着车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心里也是一片茫然,校长、老师数次向我们描述过乡村小学的艰苦,但到底有多苦?是个什么样子?

正胡思乱想着,大巴车在环山路边的一个“工地”旁停下了,路边站着几个人满脸笑容的往车窗里张望,李校长、冯主任迅速招呼大家小心下车。下车一听,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周至县楼观台送军小学,刚才迎接我们的就是该校的校长和老师,那貌似“工地”裹着脚手架的两座楼是因为抗震不达标正在加固的教学楼,后面还有刚刚翻新过的二层小楼,分别是宿舍和教室。虽然已经在脑海里构思了无数次,但是真正见到却还是很震惊:一个看不见校门的小学,一条完全靠人走出来的黄土路,一群脸冻得通红但认认真真站在一片“土场”里的孩子,几个满脸沧桑却又目光炯炯的老师,与其说这是一个学校,却更像一个废弃的工地。这里不但没有操场,没有篮球场,甚至连一个乒乓球台都没有,只有几间没有暖气的教室敞开着门……这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件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凛冽的寒风吹不散我们的热情和干劲,送军小学的小同学们早已排好了长队等候多时,大家为了不让小朋友们受冻太久,立刻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校园里沟渠纵横,管道遍布,车开不进去,男生们纷纷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50斤重的大米,扛起一袋子就走;“女汉子”们将车上的物资几乎是一路拖到了发放地点。最让大家狼狈的事情,莫过于搬面粉了,笨手笨脚的我们总是把面粉弄得浑身都是,不一会儿就一个个都变成了“雪人”一般模样。

慈善1.png

张存良老师显然多次组织过此类活动,他迅速地给大家做了分工,搬运、整理、摆放、分发,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据张老师介绍,本次的物资有米、面、油10套,文具7种,体育用品12种,棉衣、棉鞋、手套、围巾每个孩子1套以及5000元的助学金,而这些钱正是来自不久前新年联欢暨慈善拍卖会筹得的善款。想起晚会上高潮迭起的拍卖场景,看看现场堆积如山的物资,我们每一个人都颇感欣慰。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大家高效的劳动,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已经欢天喜地的领好了文具和衣物,他们的脸上全都挂上了藏也藏不住的笑意。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同学们刚刚劳动时的疲惫也全都一扫而空,周至的天气很冷,我们的心中却暖得像装了一个小火炉。

捐赠仪式简单而隆重,首先由送军小学的王校长致辞,他讲到:“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学校教学条件日趋落后,学生严重流失,现在只有不到60名学生,非常感谢高新一中国际课程班的善心义举,鼓励接受资助的孩子们鼓起奋斗的双翼,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努力搞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爱心人士的善举,将来踏入社会有了能力之后,还要将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接着李芳霞校长向1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和生活用品。最后,李校长代表大家接受了由送军小学赠送的“大爱无疆 情系学子”的锦旗,并激情澎湃的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开创美好明天的新生活!学生们给李校长和冯主任带上了红领巾,这时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孩童般的灿烂笑容。

发放物资的间隙,我采访到了一位这所小学的老教师易老师,易老师在乡村教学已经37年了,在这所小学已任教7、8年,从易老师口中我得知送军小学建于1985年,人数最多时曾有500多名学生,而现在由于条件落后,只剩下了不到60名学生和9位老师,更令人担忧的是,易老师今年已经56岁,离退休年龄越来越近,并且另外8位老师状况都差不多。因为这里条件太差留不住年轻老师,师资明显不足,学校所有老师都兼任三、四门课。即便这样,学校也没有条件开设英语、美术等课程。当我问易老师新年有什么愿望时,他想了一下,害羞的说:“学校在环山路南边,而孩子们住在路北面的几个村子,都比较远,每天都是家长们送到路北边我们过去接,既耽误时间又不安全,如果有一辆校车就解决大问题了。”一个淳朴又善良的乡村教师,在即将退休之际,依然想的是他的学生们。他明明瘦小、苍老,但他也像一座挺立的丰碑,镌刻着一个教师的尊严和大爱!

感动之余,我又去采访了一位刚领完助学物资的小帅哥,孩子可能有点怕生,一开始不太愿意和我说话,我套了好一会儿近乎,他才说对今天的新年礼物很满意。我又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他说他最喜欢打乒乓球,但是学校没有乒乓球案,他只好每天放学后跑到村里的大队部去打,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学校可以有自己的乒乓球案。这时,一个漂亮的小女生主动过来和我聊天,我问她过年最想去什么地方,她满脸幸福地告诉我最想去蓝田的舅舅家,而据我所知,蓝田离这所学校不过100公里,2个小时的车程而已。相比于我们同学动辄几万元的出国旅行,这个愿望实在是太卑微了,但她的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有时候人的要求越低,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感到幸福,正所谓知足常乐。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生活品质,什么叫享受,也许在他们看来,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接下来,李校长带领大家走访了三户贫困家庭,每个男生的肩膀上都扛上了一袋米或面。来到了第一户贫困家庭,几个浑身雪白的“搬运工”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一家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家里只有小孩和年长的爷爷奶奶,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儿童家庭。奶奶看见了搬着米面油走来的同学们,本没有了神采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热情的招呼我们。通过询问我们得知这位老奶奶已经75岁了,脸上的皱纹就像沧桑岁月留下的年轮,这位老人腿脚不灵便,双耳近乎失聪,家里也没有钱医治,奶奶不但无法照顾孙子,反而需要孙子的照顾。当李校长将装有助学金的信封递给老人的时候,家里的气氛瞬间如过年般开心。爷爷奶奶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转,我们知道那是幸福的泪水。这时候我才开始打量这间房子,家具还算齐全,只是没有发现厨房,一问奶奶才知道原来案板和锅灶都放在小院子里,当我看见灶台时,或许那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灶台,只是一个风箱上面架着一口大锅。这是我们这个年代不常见的东西,我们并不明白它如何使用,只是感到一阵新鲜。李校长演示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时候同学们的嬉闹停止了,我们被深深震慑,从小养尊处优,从未感受过贫穷的可怕,有的人甚至从未去过农村,不曾见过土炕和风箱。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第二户人家。当我踏进大门时,几乎以为自己穿越了。我从未想过在书中、电视中见到的几十年前的茅草房子现在还真实存在,室内是突兀不平的黄土地面,四周是没有粉刷的土墙,屋顶则是木头和茅草搭建的。接着我走进卧室,一个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的吊扇,一台来好像自上世纪的黑白小电视,用报纸黏贴的墙裙已破旧不堪。我凑近一看,是2010年的报纸,7年了,竟然不曾换过。这个地方能住人吗?这是我第一个念头,也是唯一的一个念头。我还了解到,这家的妈妈是位盲人,奶奶上了年龄根本没有劳动能力,全家指望爸爸一个人,一个人担当全家四口的生计。当李校长把装有助学金的信封递给他时,他漠然的眼神迅速闪过一丝亮光又消失了,显然,生活的巨大压力已经将他压的透不过气了。

第三户人家更是凄凉,虽不是茅草屋,但却是真真正正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整间屋子里除了床和一个古老又没有柜门的小柜子,就只剩下墙了,柜子里装着全家一年四季的衣物,却还有近一半是空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无固定工作,也没有地可以耕种,只有靠农忙时到处帮忙赚取零钱。家中情况更是可怜,米缸里面没有一粒米,水缸里面没有一滴水,用破砖烂瓦垒起来的灶台好像随时都会倒塌。意想不到的是,孩子的情况更是加重了这个家庭的负担,本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分担养家重任,可他却是一个智障儿童,13岁了还在读小学2年级。由于周至何校长的热心帮忙,为孩子的母亲在学校里安排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才能让可怜家庭的生活得以维继。

慈善8.png

坐上回校的车,我还是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那几户人家,想着他们接过助学金时的喜悦,想着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礼物的表情。从我们的学校到送军小学,100多公里的距离,两个小时的车程,却恍若两个世界。什么叫知足,什么叫感恩,过去抽象的字眼,瞬间都懂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突然想起一句话,慈善是一盏灯:温暖别人,照亮自己!我们带给别人的温暖是有限的,但留给自己心里的充实确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传播的力量是无限的……爱心公益活动,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爱心永存,温暖每个需要关心的人!



文:孙靖人




联系我们 邮箱 招聘 留言 报名热线 :86-029-88325385     88323441

©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国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