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0日,在历史、地理、美术三门学科的任课教师长达一个月的融合教学、课后辅导与精心筛选后,西安高新一中国际班2023届“一带一路”手绘地图展正式展出。本次展览共分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汉唐长安城、西安文化遗址四大主题,集中展现2023届学生们对“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的探究与研习成果。
●主题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交流通道,同时也是我国新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依据。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2023届5班韩乐然
2023届1班龙姝含
2023届1班汤栋焜
2023届1班周昱辰
2023届2班井子璇
2023届2班杨语涵
2023届2班周静姝
●主题二:玄奘西行●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13岁出家,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贞观三年(629)他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进行学习。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贞观十九年(645)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玄奘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2023届3班王一涵
2023届3班张函悦
2023届3班许芯睿
2023届4班卢瑜涵
●主题三:西安文化遗址●
西安是中华文明繁衍勃发之地,周秦汉唐的盛世遗迹俯仰皆是,以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等为标志的大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西安同时还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截至2016年,西安境内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从黄帝文明到“周礼”文化,中国逐步形成以汉唐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体系,其重要根基之一在于周秦汉唐盛世文化的诞生地长安——今天的西安。西安大遗址的保护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形成史等研究,尤其是多元化时代如何发展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023届2班吴昱融
2023届2班向芮仪
2023届3班斯凌薇
2023届3班田子禾
●主题四:汉唐长安城●
西安,周称丰镐、汉称长安、隋称大兴、唐称长安或西京、宋称京兆、元称奉元、明清称西安、1932——1945称西京,古代阿拉伯称西安为“Khumdan”。作为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绚烂辉煌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朝的都城。
西安位于秦岭以北、渭河以南,山水俱阴。周有八水:泾、渭、浐、灞、沣、涝、潏、滈。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云:“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汉长安城营造于渭河以南,龙首原以北(今天西安城西北角)。而今天西安城的基础——隋唐长安城在营建中,据称有一条龙脉,尾出秦岭,头饮渭河,而中有六座东西向的小山横亘,以象六爻。后经战乱与数次兴修,便有了今天的西安城。
2023届2班张可怡
2023届4班田静宜
2023届4班杨奕遥
2023届6班石家玮
文字撰写|张旭老师
图片整理|杜飞华老师
图文编辑|郭喆、黄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