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明媚的日子
——记美国夏令营之行 AP2班 刘景通 Troy
7月12,2011,西安咸阳机场,早晨9点30分,2小时余,北京国际机场,T2,14小时,华盛顿。这一串字符于我有着那么重要而难以割舍的含义。
我还记得临行前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嘴上说不帮我收拾东西却暗地里把什么都帮我规划好;我还记得在母亲给零用钱时的争执不下,那天晚上还赌了一阵子气:我还记得自己一个人把旅行箱塞得满满的,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生怕落下什么;我还记得12号一大早父亲把我送到学校门口,什么都交代清楚却还是不愿离去:我还记得真正坐上大巴车以后看着学校门口的人们和父亲渐行渐远终消失成一个点,我才知道离别的意义。
两个多小时到北京,等飞机等到下午六点多,接着是近14个小时的机程。途中我望向窗外,飞机正飞过北极,正值极昼,无尽冰川在刺眼的阳光下闪着光辉。我把头枕回靠背,插着耳机臆想着这一个月的异国明媚日子将会如何。
14个小时后抵达华盛顿,又戏剧性地向前推了十二个小时,已是傍晚。一行人疲惫又激动地拖着行李过海关点人上大巴,在导游的介绍声中沉沉睡去。
我们的美国之旅,于此始。
(图为夜色笼罩下的华盛顿国际机场)
i. 华盛顿。
这是我们抵达的第一个城市。作为美国首都,Washington很牛掰地有一个D.C.(哥伦比亚特区)的后缀。它位于美国东北部,东临大西洋。虽名为首都,面积却不大,市区仅178平方公里。
我们一行人在华盛顿停留了3天,期间去了费城。第一天就感受到了美国的清新空气与高远蓝天,清晨出门顿觉神清气爽。
越战纪念碑。当时再次停驻许久,大理石墙上的”Freedom is not free”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远眺林肯纪念堂。堂内的两边墙壁上雕刻着林肯的两篇著名演说,正中央是林肯的塑像,但是很可悲的在变3里面被威震天毁掉了……
传说中的中轴线。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大厦三者连成一线。
Travelling bus。这种旅游巴士在美国随处可见,价格也相对便宜,几美元就能让你看遍周遭风光。而且车身的喷漆也很各异,可惜当时没有机会坐啊……
街头的帅气车夫。很配合地跟我们合影。街上经常能见到这类似乎与摩登城市格格不入的人,算是城市的另一道风景吧。
街角。华盛顿的天空相当干净,云很低,阳光直射下来,很温暖。
ii. 纽约。
离开华盛顿,第二站纽约。两个城市相距不远,车程大概300公里左右。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啊,第一天进到市区里面就感觉到了,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汽车行人川流不息。
对纽约最大的印象就是到处都在施工,在市内望去几乎到处都在搞基建工程……车辆都要绕道走,当时我们的大巴就停的很远,我们50多人的大队伍在小巷中间绕来绕去走了好久……
纽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走在小巷中无限的纵深感。你每经过一座楼都不得不仰头看才能瞥见楼顶直到脖子酸痛,这种感觉,纽约特有啊。
虽说是公认的现代大都市,纽约还是以其无限的包容性享誉,不论对于种族抑或建筑。著名的三一教堂就屹立在一片高楼之间,古典风格与反光玻璃形成的对比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融合吧。
Wall Street.有名的华尔街金牛。很幸运的拍到了人很少的一张。华尔街属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簇拥地,街道很窄,两边都是各种国际大银行总部。三一教堂也可以遇到(右图)。
码头。对于我们这种行程排的满满没有时间一个景点一个景点跑的团,只能采取坐船的方式远眺了。是叫sea taxi还是神马的……不过相当不错。天气很好,能见度极高。
纽约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它繁华却不失稳重,现代中亦透射出古典的光辉。它是理所当然的购物天堂,但如果只是冲着购物去纽约,或者停留时间很短,便会丧失探寻这个城市更多秘密的机会。“爱一个人,让他去纽约;恨一个人,让他去纽约。”可惜,在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年轻活力的城市时,却不得不离开了。
本次的美国之行,学术的气息还是很重的恩。参观了众多享有盛誉的顶尖大学,也不禁让我对两年之后的出国求学多了一份向往。
i.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位于康乃狄格州,距华盛顿较近。学校校园不大,但是建筑风格很别致以歌特式和乔治王朝式风格的建筑为主,多数建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古典建筑和少数现代风格的建筑交相互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古典秀丽。我们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识到美国校园的一大特点——没有围墙。
很赞的建筑风格。哥特式的教堂在耶鲁大学校内还蛮多的。
绿色是美国校园的主基调。到处都有绿树掩映,与颜色各异的建筑相映成趣。
耶鲁大学图书馆。这外围的一个个大理石小格子竟然能当窗户用……据说有这大大小小的缝隙,阳光完全可以透射进去还不会因为光线过强损坏珍贵书籍什么的。可惜未能进去一睹风采啊。
耶大的食堂。同志们差距啊同志们……相比之下我们的食堂……唉,一言难尽呐!
停驻的时间很短,只在耶大校园内步行游荡了一圈。那种美与震撼是中国大学所不曾给我的。希望我当初出国的选择是正确的。你证明给我看吧,未来。
ii.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坐落于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作为我梦想中的大学+我的终极目标,斯坦福之旅让我真的印象深刻。斯大的面积相当大,是哈佛的100倍还多,占地一万多亩,大部分是由毕业生捐助而建。校园里有着很浓厚的学术风气,环境相当的赞。基本属于一步一景的那种。
我们刚到校外的时候,天气还很阴沉,不知道是人品好还是怎么,大巴车一开到学校门口立马放晴,哈哈~~
天气一瞬间变得晴爽。这是学校某个入口处。
连廊。很有纵深感对吧。这种连廊在斯坦福很多,成为其在美国大学中独树一帜的一景。
云淡风轻。庸懒的太阳晒得人暖暖的。
某同学的经典手势啊,大家真是太有爱了一起演绎~~不过左边的没配合啊……
校园一角。阳光下很棒的光影效果。
斯坦福校园内的告示栏,贴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研究小组招募新成员到演唱会的售票咨询,从暑假一起拼车回家的告知到最近的课程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飘扬的美国国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斯坦福内的街道。宽度快赶上曲江新区的四车道了……
斯坦福。一个不知何时起在我心里萦绕不止挥之不去的名字,一个不知何时起我暗下决心的理想所在。它也许离我还很遥远,但我会很努力。Always keep fighting and persevering.
是不是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后来讲呢~~好吧你们忽略我吧……
在波士顿的学习可谓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一部分,为期两个礼拜的SAT培训足足占去了此次美国之行的一半。
第一天到住地,我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巴掌…只不过,是幸福的一巴掌。在一片惊讶声中我们住进了条件超棒的营地。
竟然是传说中的小三层啊,小资生活有木有~~里面的东西从乒乓球室到台球厅,从健身房到洗衣房,从游泳池到卡拉ok室……各类设施应有尽有。食物也是丰盛到不行,每天的菜品都变着花样。宿舍虽然装修简单但还蛮温馨的。我们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在对住地的赞叹声中开始了。
如我们所知,学习的主要内容都围绕在SAT这个我们在明年就要真正试手的“美国高考”上。计划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进行模考,观察我们提高的分数。第一天的模考可以说让很多人措手不及,毕竟大部分对这个历史悠久又改革过多次的考试并不理解,题型也不熟悉。给我们教课的团队领导高教授告诉我们不要泄气,15天之后必定会有提高。他是个思维活跃的人,这从他第一天的讲话就可以看出。
我们的培训主要分为三部分:写作和阅读,数学,以及语法。制定好的time table第一天就发给了我们,可以看出属于从早学到晚的那种……
说说我们的代课老师吧。第一个是Synthia,给我们带math和critical reading。人真的很nice,喜欢微笑,上课也比较活跃,记得最清楚的是每天下课发糖吃~~她有两个助教,Sam和Larry,尤其是后者,以其帅气的邻家风外表第一天便迷倒万千女生……后来的日子里就有很多犯花痴者天天晚自习跑去问Larry题……
第二个是Elizabeth,给我们带writing和long reading。穿着打扮都很职业化,一看就是那种有能力的职场女性。这真的是我所见过的写作教的最棒的老师了,给我们灌输了许多考场上的写作策略和安排时间的方法,也让我对写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过可能是难度较大的缘故,相比Synthia她的课堂上就要稍微沉闷一点,不过真的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她也有两个助教,Ellen和Eileen(名字很像有木有~),前者是个超爱熊猫的人,最后一天模考还很有爱的自己做了熊猫蛋糕带来给我们吃~后者是个比较安静的女孩子,她有给我推荐过英文小说呢。
最后就是高教授了,他给我们带grammar。因为是中国人,讲课的时候就比较没有障碍,他说话也很幽默,跟我们完全没有距离,总是笑呵呵的~同时也是个知识渊博而且很有教学经验的人,听说他明年一月份的时候要来我们学校给我们再培训呢,期待ing~
总的说来,在波士顿学习的两周是劳累而充实的。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也在
付出之后尝到了进步的甘甜果实。
每天早晨七点多醒来,吃过早饭,在亮堂的大厅做早自习,阳光就那么直射下来。然后是一天的课,在Synthia的课上分成小组相互竞争,得到分数便欢欣雀跃;在Elizabeth的课上抱着一本厚厚的OG做阅读,起初一脸迷惑,在她讲解之后便豁然开朗;在高教授的课上一道一道地刷语法题,对过答案之后是满满的自足。晚饭的时候跟朋友或者助教们聊聊天,然后抱着电脑去上晚自习,写着Elizabeth布置的essay,问助教们各种各样的问题。9点过后可以稍稍休整一下,去乒乓球室玩玩,去台球厅泡一会儿,然后回到宿舍,几句闲聊之后熄灯进入深深的睡眠。周而复始,往复却全不觉无趣。那是一段幸福的小日子。我想念那段日子。
8月10,2011,洛杉矶,早晨11点14分,14小时,北京国际机场,T2,2小时余,西安咸阳机场。
我回来了。
我想念那片热土,想念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近一个月的异国明媚日子。